练习控制白球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但随着我预想的白球线路和实际的相差越来越少,我会的杆法和线路越来越多,我体会到了比打进球更有乐趣的地方,那就是白球的控制。

第二章--超越我的对手

      我开始深入去钻研台球是过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之前我基本都是在享受打球的乐趣,只有进球和赢球。

       第一次看到斯诺克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叫做《台球城》,电视机上,两位衣着绅士、水平极高的人经常一上手就把台面密密麻麻的球全部打光了。那时我就幻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穿上衬衣马甲、系上领结,在电视上像他们那样打那么好。但是那会是没钱去打斯诺克的,而且水平也很菜,基本是单个进球都很困难的阶段。不过从那时起这便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斯诺克从此进入了我的人生。

       高二的时候,我天天去练球的球房添置了一张斯诺克球台,这也让我欣喜若狂,我连忙拿起球杆在宽大又略显霸气的斯诺克球台上打了起来,但它却立马让我认识到,在这么大的球台上想进一个球有多么的困难。不过我也认识到自己对斯诺克的喜爱,它的那份宁静优雅是你在小台上无法找寻的。可无奈的是,我当时还是个学生,囊肿羞涩,也只能在攒够了钱后偶尔打打斯诺克。

       自从球厅里多了斯诺克的球台,我发现高手也变得越来越多。高手可以再斯诺克上连续打下十几个球,但我却最多连续进两三个,并且很多也都是低分球,一面对黑球心里就犯怵。细心观察打斯诺克的高手们,我发现想连续下球的首要条件,就是在你打下一颗球后让白球停在最合适的位置,差一点都不行,这也是我之前打小台时没有特别去在意的,后来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控制白球的奥秘。我开始羡慕他们能够连续的得分,随意的控制白球的走位,怎样才能让白球最终停在想要的位置,也是让我苦苦不得解。

       或许是种机缘,正在我不断思索如何破解白球走位的难题时,我在同桌的物理奥赛题上看到了一道关于两球相撞的动量分析题。以何种角度的碰撞,会使两颗球改变多少各自的前进方向和速度,这是物理学中要解释的问题,但恰恰是我最需要的知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跑去球厅,去试验所学到的物理原理的可行性,结果恰如物理题中所讲的惊奇,慢慢的我便理解了进球点的原理以及白球撞击目标球后的分离角是什么,我开始体会到了控制白球的乐趣。

       练习的时候,我把球摆成了一排,然后按照顺序击打,在我每次击球之前都会设想一下白球要停的位置,起初十次里有一次是和我预想的一样,成功率很低。那时我遇到过一个角度偏大的球(30到45度角),要用力量很轻的低杆才能控制住白球,我练了很多天始终掌握不好,要么力量大了白球跑远了,要么力量轻了低杆变成了推杆的效果,这种小力低杆始终不知道是怎样出杆的,练习了半个多月,也没法控制的很好。

       有时一颗球我能练两个小时,今天感觉不错了,我就多练会,下午的课就不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又不会了,又得重新找感觉。我会为了一个角度的球反复练习很久,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每天脑子里就一直想着这个角度,总之一定要把它练会才满意。

       但是加塞没练多久就明白了,我知道加塞肯定不是正常的瞄点,一开始我就试着打,打歪了以后我就往相反的方向打,慢慢就明白了顺塞要往薄了瞄,反塞要往厚了瞄,至于瞄多少并不用在意,就凭感觉差不多能进了就出杆。顺塞进球的成功率还挺高,出杆也顺畅点,但反塞总是打不进去,很容易打薄,出杆也别扭,后来我就很少用反塞打球,也不去管它了。至于加塞以后白球会怎么走以及撞库后有什么变化,我理解的也快,就跟左右手一样,右塞就往右,左塞就往左(低杆是相反的,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低杆加塞根本打不出来)。

       有的杆法当我练会以后,我就会换个角度试试,看同样的杆法不同的角度白球是怎么走的,其实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会了一种杆法就等于会了好几种线路,慢慢的就掌握了很多杆法和线路,也能看懂电视里那些高手用的杆法和线路了,有时还能猜到他们下一杆会怎么打。而且对于进球也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只要杆法和力度配合好了球就能进,不用刻意去瞄点了。

       练习控制白球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但随着我预想的白球线路和实际的相差越来越少,我会的杆法和线路越来越多,我体会到了比打进球更有乐趣的地方,那就是白球的控制,这让我更加的喜欢上了台球,对台球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作者:王桁)

第三章--控制白球的魔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