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网络已经让人们能够轻易的获取各种信息,不过在那个连彩色电视机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在我印象里,我在这个阶段时,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多进几个球,然后能多赢对手几盘了。

第一章--初次接触

过了最开始接触台球的那个阶段,就会有人开始喜欢钻研一些东西了。比如有的人会想球到底是打哪才能进去?他们会想各种瞄点的方法,一直在瞄点的思路上钻研。有的人呢,看过各种杆法好玩,什么高杆、低杆、加塞,怎么炫怎么学,模仿高手的各种杆法并加以琢磨。

       今天的网络已经让人们能够轻易的获取各种信息,网上的台球教程也是不少,于是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去潜心学习各种教程。不过在那个连彩色电视机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在我印象里,我在这个阶段时,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多进几个球,然后能多赢对手几盘了。

       那时候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很少有人会高出一大节来,所以同学、朋友都是经常聚在一起打球。并不像现在的按小时计费,5毛钱一盘是那个年代的标准价,每个球台旁边的墙上都会挂着一块小黑板,用“正”字记录每张球台的盘数。

       输的掏钱也是我们的老规矩,所以能否赢下一盘,对于当时口袋里并没有多少钢镚的我们显得至关重要。要是哪天输了谁几块钱,第二天就连上课的时候也在算计着,放学后怎么给他赢回来。不过常在一起玩耍的我们,也会趁着老板不注意的时候,把打进的球偷偷的掏出来,一盘打个一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

     要说“目标”、“偶像”,也是有的,我常去的那个球厅里,就有两个高手。一个是附近医科大学的学生,他来自邻市韶东,我们管他叫韶东仔。他有一个特点是喜欢用水洗完手以后把水擦在球杆上,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打一些球敢用杆法敢发力的人,他就是这样,出杆很果断,喜欢用杆法,低杆打的很好。在当时会打低杆的人都很少见,更别说像他这种杆法打的那么炫的人了,真是让旁人又羡慕又佩服。

       另外一个来自邵阳,人长的很帅,却不爱说话,打球不温不火,却总能连续进一些球,有时我会因为打进一个难度很大的球而沾沾自喜,然后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非常简单的低级失误,而他打每颗球都表现的很淡定,每次看到他都是在那里自己打自己的球,外边的世界在这个时刻完全与他无关,球厅里吵杂的环境,一旁一群人的大声说笑,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少见他输球。

       每次只要他俩来了,就会围着很多人看,欣赏着他们的进球和各种杆法,球厅是没有人敢像他们挑战,那纯属是自找苦吃,请他们打球而已。我当然也是围观群众的一员,站在人群中静静的看着他们的表演,连续的进攻下球,强力的低杆拉回,会让你觉得他们的球杆上像是被施了魔法,我甚至会盯着他们的球杆看一会儿,想着这真的与我用的球杆有什么不同吗?我并不敢冒然上前与他们交谈,更别说和他们打上一局了,韶东仔和邵阳哥在我眼里是一个标杆的存在,能赢的了他们俩,也成为了当时一个遥不可以及的目标。(作者:王桁)

第二章--超越我的对手(下)